书院不允许女子读书,她就装作男子去书院读书,不过八岁小童,难辨雌雄,
刚开始祖父还是不允的,但是耐不住姑母会哄人,就这样姑母带着父亲和姨母就去书院,
是个十分不显的旧书院,叫做长源书院,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,不拘出身,
能过考核就可以来读。在姑母十二岁时,考上了国子监,
那可是皇亲国戚和最优秀的读书人才能去读的书院,考上国子监时,祖父很是开心,
开心之后又是叹息,伴着的都是无可奈何,姑母如此优秀,可世道如此,又能如何。
姑母去国子监之后,七岁的父亲和姨母很是开心,
在他们眼里姑母简直比祖父和外祖父都厉害,连四岁的母亲都是止不住的点头肯定。
若是事情顺畅,十五岁的姑母会离开国子监,世事无常,十五岁的姑母才气盎然,意气风发,
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,书院的诗会上大方光彩的姑母根本不知接下来的命运走向。
诗会结束后院长派人叫姑母去了后院的花园,花园里面坐着很多人,有姑母认识的夫子,
在各家的茶会上见到过的主家,还有一些不曾见过的贵人,
此时还迷茫的姑母不知为何她会来此。姑母到花园后,
开始介绍姑母给主位的贵人介绍:“这便是刚才诗会上的穆长清”转头又与姑母说:“长清,
快见过贵人”。还不等姑母行礼,
贵人便与姑母说:“无需多礼”又让人将姑母带去末尾坐着。姑母刚坐下,
就听到主位的贵人问:“穆小公子,诗会看你作诗不错,可是京城人氏?”“回贵人,
家父鸿胪寺卿穆真。”姑母如实回答“哦?你父倒是生的两个不同的儿子,
我倒是听说过你兄弟,最是顽皮,前些日子还与瑞王小儿子因斗蛐蛐打了一架。
”贵人不经意的笑了笑,似是想到了些什么。“小弟性情外放些,虽不喜文,却也略通诗书,
最是喜好武道,家父想着小弟还小,再答谢,看能否从军。”“你父亲倒是会随你们的想法,
倒也不错,一文一武。”贵人满意的说,又问道:“你今昔几岁了?”姑母虽有疑虑,